全球调研 | 企业AI 落地陷“理想与现实”鸿沟:用例缺失、影响难测成最大障碍

发布时间:2025/11/12 00:00      浏览:21
作者:
来源:Devoteam

01 AI落地陷“理想与现实”鸿沟:用例缺失、影响难测成最大障碍


“AI的承诺与现实脱节”是当前企业面临的首要难题。


尽管多数组织认可AI的变革性潜力,但在将潜力转化为可落地成果时普遍受阻。


数据显示,在“阻碍AI实现价值的最主要因素”调研中,“缺乏清晰的业务用例”以37%的占比高居首位,“难以衡量AI影响”紧随其后(24%),两者合计占比超60%。


Devoteam在报告中强调,这种“用例荒”与“衡量难”形成恶性循环:缺乏明确业务场景导致AI项目盲目推进,而无法量化的投入产出比(ROI)又进一步削弱管理层对AI的资源支持,最终使AI沦为“技术炫技”而非“业务利器”。


例如,部分企业虽部署了AI客服工具,但未结合客户投诉高频场景优化算法,导致响应效率提升不足10%,远未达到预期目标。


02 GenAI渗透率超半数,生产力价值待释放


与AI落地困境形成对比的是,GenAI在员工层面的应用速度显著加快。


报告显示,59%的受访者表示“日常工作中使用GenAI工具或助手”,仅41%未接触相关工具,反映出GenAI已从“新兴技术”快速转变为部分员工的“基础办公组件”,涵盖文档生成、数据可视化、代码辅助等场景。


然而,GenAI的生产力价值尚未充分显现。


在“GenAI对团队生产力与工作流影响”的调研中,仅36%的受访者认为“AI已显著改变工作方式并提升生产力”,53%表示“能预见未来12个月AI将改变工作”,11%直言“当前AI未对工作产生实质影响”。


这种“高使用、低感知”的矛盾源于三大因素:


一是员工对GenAI工具的掌握仍处“基础阶段”,仅用其完成简单文案撰写,未深入探索数据分析、流程优化等高阶功能。


二是企业缺乏针对GenAI的技能培训,导致员工面临“工具会用,但不会结合业务场景用”的困境。


三是GenAI与现有办公系统(如OA、CRM)的集成不足,数据孤岛问题使AI生成的洞察难以直接转化为业务决策。

此外,GenAI的企业级落地仍处早期阶段。


数据显示,25%的组织“尚未启动GenAI相关探索”,18%“已制定GenAI战略但未落地”,13%“正在试点1个及以上GenAI应用”,仅8%“已将首个GenAI用例落地并投入生产”,3%“拥有有限的GenAI生产应用”。


这意味着,尽管员工个人对GenAI接受度高,但企业层面的系统化布局仍需加速。


03 IT主导AI推广,业务部门成新兴力量


在“谁是组织内AI项目推动者”的调研中,IT部门仍以55%的占比保持主导地位,主要负责AI基础设施搭建、数据安全合规、技术选型等工作;而业务部门(如销售、供应链)的推动作用显著提升,占比达29%,远超市场部门(8%)、财务部门(5%)、HR部门(3%)与法律部门(1%)。


Devoteam全球CTO Gert Janvan Halem在报告中指出:


“业务部门成为AI推动者是积极信号,这意味着AI从‘IT部门的技术项目’转向‘业务驱动的价值项目’。但需注意,业务部门的热情需与IT部门的技术能力结合——若IT未搭建稳定的数据底座与安全框架,业务部门的AI用例可能因数据质量差、合规风险高而失败。”


例如,某零售企业的销售部门曾自行试点AI销量预测工具,但因未对接IT部门的库存数据,导致预测准确率不足60%,最终项目搁置。


04 技能缺口制约AI成效:业务理解能力最关键


报告揭示,“AI技能缺口”是仅次于用例与衡量的第三大挑战,且缺口呈现“技术与业务失衡”的特点。


在“组织当前最关键的AI技能缺口”调研中,“与AI应用相关的业务理解和领域专业知识”以32%的占比成为最大缺口,远超“AI工程与开发技能”(17%)、“数据科学与机器学习专业知识”(16%)、“AI伦理与治理知识”(14%),而“AI提示工程”仅以7%位列末位。


这一数据打破了“AI技能缺口仅指技术能力”的认知误区。Devoteam AI服务总监Patricia Milheiro解释:


“AI不是‘万能工具’,它需要与具体业务场景结合才能产生价值。例如,开发AI供应链优化模型时,既需要数据科学家构建算法,更需要供应链专家明确‘库存周转率目标’、‘物流成本阈值’等业务参数。若缺乏业务理解能力,AI模型可能生成‘技术上最优但业务上不可行’的方案。”


报告建议,企业需培养“AI+业务”复合型人才,而非单纯招聘技术专家,例如对销售经理进行AI数据分析培训,使其能自主使用工具挖掘客户需求。


05 基础设施“冷热不均”,数据管理、应用现代化拖后腿


AI的有效落地离不开基础设施支撑。


但报告显示,企业在AI基础设施建设上呈现“冷热不均”的态势。从“组织在各领域AI就绪度(1-5分,5分为最高)”数据来看:


云基础设施与网络安全表现突出:


“非常高+高”成熟度占比分别为44%与52%,反映出企业在AI所需的弹性算力、数据存储与风险防控上已具备较好基础。


数据管理与应用现代化滞后:


尽管数据管理“非常高+高”成熟度占比达52%,但“低+非常低”成熟度仍占22%,意味着部分企业虽拥有海量数据,却因数据清洗不及时、标签不规范等问题,无法为AI提供高质量训练数据;应用现代化“非常高+高”成熟度占比58%,但“低+非常低”占比同样达22%,老旧系统无法适配AI工具的接口需求,导致数据流转效率低下。


报告特别指出,数据管理的短板已成为AI落地的“致命瓶颈”。


例如,某制造企业尝试用AI预测设备故障,但因生产数据分散在ERP、MES等多个系统,且数据格式不统一,AI模型训练周期延长3倍,故障预测准确率仅达75%,远低于行业85%的平均水平。


06 专家支招:从“技术驱动”转向“价值导向”,破解AI落地困局


针对报告揭示的痛点,Devoteam三位高管提出破局建议:


明确用例优先级,小步快跑验证价值。Devoteam AI代理主管Olivier Mallet表示:


“企业无需追求‘大而全’的AI战略,可从‘高痛点、低难度’的场景切入,例如用AI优化客户服务响应时间、简化财务报销流程。通过小范围试点验证ROI后,再逐步扩大应用范围——这能快速建立管理层对AI的信心。”


夯实基础设施,打通数据与系统壁垒。Patricia Milheiro强调:


“AI的价值依赖数据与系统的支撑。企业需优先推进数据治理(如制定统一数据标准)与应用现代化(如将老旧系统迁移至云平台),确保AI工具能‘取到数据、用好数据’。同时,加强AI与现有IT架构的集成,避免‘AI工具孤岛’。”


协同IT与业务,培养复合型人才。


GertJanvan Halem建议:


“建立‘IT+业务’的AI项目小组,IT负责技术落地,业务负责需求定义与效果评估。此外,通过内部培训、外部合作等方式,提升员工的‘AI素养’——不仅要教员工使用工具,更要教他们理解AI的能力边界与业务适配场景。”


执行摘要


本次调查由Devoteam于2024年9月10日至12月10日通过线上形式开展,共回收531份有效问卷,覆盖欧洲、中东、非洲(EMEA)地区的20个国家与20余个行业,包括零售、制造、金融、医疗等重点领域。受访者中,25%为C级高管(如CEO、CIO),35%为IT专业人员(如IT经理、数据工程师),其余为业务部门负责人与基层员工,确保样本兼具“战略视角”与“落地视角”,调研结果对不同规模、不同行业的企业均具有参考价值。

© 2011~2015 3 北京勺海市场调查有限责任公司 | 隐私政策 | 京ICP备09041035号-2

电话:北京总部010-58696306,上海OFFICE:021-52285671    总部地址:中国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建外SOHO18号楼1506室   技术支持:混沌鸿蒙